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阿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信仰的天空——评阿丁的画

2014-10-29 15:50:0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王春辰
A-A+

  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中有一节非常值得关注的题材:即藏族题材绘画。从40年代张大千、吴作人、董希文等画西藏的风情题材开始,形成了一条70多年完整的西藏题材绘画长河。这是因为西藏的独特地域文化为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创作源泉,其神秘、纯洁、高原的地理环境带给世人动情的遐想,使得这一题材成为艺术的矿藏,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历史中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里面不仅仅是现代艺术对新颖题材的敏感和探寻,事实上也是20世纪现代文明的一种自身反思的体现。所有关于西藏文化与地理环境神圣性的讨论和研究,都是对文明现代性的一种反向观照和思考,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课题的一部分。西藏不仅因为它的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而为人称颂,而更主要是它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坚韧的信仰精神使万民敬仰。

  对于西藏的艺术创作而言,可以有多种方法去讨论和表现,这些冰洁世界的风貌、白雪皑皑高原上的藏民、巍峨屹立的庙宇屋舍等等都可入画。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讲,这些绘画后面的话语结构是可以充分展开讨论的,它既包含民族志研究,也包含地域文化融合、文化景观再造、政治社会变迁的研究。越是以丰富的学术理论去研究它,越是发现它的课题的世界性意义所在。阿丁作为画家,生长于川西地区,有川西人的豪爽、自由无拘的个性,他出川入滇,在丽江居住多年,用自己最坚实的绘画能力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后又因朋友相邀,往西安,因其恢弘的历史积淀和豪气的秦岭文化而定居下来。在这里,他更加醉心于艺术创作。

  多年来,阿丁在绘画中寄寓了自己人生的情怀,而如今他更是要把他对崇高的雪域的情怀做淋漓的表达。而且在他的绘画创作中,西藏雪域题材是他最喜爱、最擅长、也最用心的绘画。阿丁多次深入藏区,亲近藏民,熟悉藏区的文化,他将一种地域上的亲近转化为情感上的亲近。在他而言,看藏区而不仅仅是藏区,而是一片圣洁与灵性的大地,它蕴含着天地间的一种神气,这是可以让人沉思、匍匐、与灵沟通的地方。

  他自己心中萌动的西藏情缘,是因为西藏有着让他神往的精神,有着一种力量的感召。他多年来之所以一次次去西藏,就是为这种感召所吸引、所迷醉。每次去西藏写生、拍照,他都想把这样的情感记录下来,然后再以画笔将这一切神迹进行精心的刻画、传神的描摹,让这些高山雪域里的神圣形象永存在心目里。

  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信仰的表述,也是一种人类精神的表述,更是对内在信仰的追寻。在这个层面上,西藏题材之艺术,不仅仅是风光与风情的描绘,而主要是它内在具有人类的神性感召力,有超越世俗物质欲念的宗教精神。这是把握西藏艺术的机要点,在这个寄予人类乌托邦想象的神话之地,要么发现的是坚贞精神、纯洁信仰和朴素的人性,要么仅仅看到了奇异、苍凉、萧肃。其实,这个世界对伟大的理解并非仅仅是世俗的享乐或荣华的恋念,相反,它都是一种永恒的价值的追溯和期盼,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信守来获得净化。如果人间有何种力量可以绵延千年而不坠,恐怕只有人的信念、信仰和精神力量。回顾人类历史,漫漫悠远,各种际遇、变故、危难都曾降临,但能延绵人类生存于不绝的,恰恰是那坚贞不渝的信念;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当代,差不多都是精神感召、精神信仰在指引着饱经风霜的人类走出一个又一个以及坠年追索遭遇、危机。

  阿丁的西藏绘画就是要追寻这样的心灵之路,去再现这样的信仰指向。他画面上的那一个个形象都饱含了这样的信仰表情,无论手捧鲜花,如佛祖拈花示众,满面慈祥,或如九叩三拜的信众,不啻是一座丰碑,以卑微的身躯书写着真诚的信念、为吉祥而达至生命的彼岸;或如信众,手持转经轮、心怀真如心,相续走在朝圣的路上,恢弘感人;或那些藏民的伟岸肖像,都安然若素,以表情的静穆单纯注视着世界,而不起任何杂念。阿丁画这些信仰道路上的藏民,其实是在画他内心的渴望,他是用平心、平静、平等的心怀在与神圣对话,在圣洁面前,一个向往者必得净化自己的心灵!

  阿丁居西安五载,已经融入大山秦岭的浩然气象中,以仁心为先,以恬淡为本。这本身就是要消解小我,而进入到自然的大我中。在三秦宝地,让人领略着华夏千年古地的灵气和望气;而阿丁在此更深切地以绘画来回望川藏高地,深化着他对西藏文化的痴情热爱,也促进着他的艺术表达。他笔下的西藏之境已经是信仰的象征,是精神的灵境,他要以此来一遍遍蜕去无尽的尘埃,洗尽铅华;直至呈现最素扑的心灵镜像——这是阿丁的目标,也是他心灵的绽放的目标。从这一点上,将绘画看做修行的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今天同样可以体现它的新的价值旨归,同时由此再去观察、研究中国的现代的西藏题材的绘画,就会得到新的启示和研究路径。当民俗的风情视角被研究殆尽之后,从文化信仰史的角度去展开西藏绘画研究之路就值得肯定了。阿丁是凭个体心性来实践着自我的信念追溯,而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需要从更大的信仰伦理层面来追讨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永远在视觉的感动下,深思我们的以往和当下——这是多么的沉重和漫长。

2012年7月26日 于北京

  王春辰,美术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学术关注点为当代影像的发展与批评、绘画的当代转型、文化批判理论与艺术。

  开设外国美术史、现代艺术与设计、当代艺术理论、当代艺术批评、当代影像批评等课程。出版有《1940年以来的艺术》(2006年)、《绘画现象学》(2006年)、《装饰新思维》(2006年)、《艺术的终结之后》(2007年)、《美的滥用》(2007年)、《艺术的阐释》(2008年)、《艺术史的语言》(2008年)、《蔡国强:我想要相信》(2008年)等美术理论及艺术史译著。策划的展览有:史迹造像(北京)、异像:一种城市图像心理学(北京)、透视:中国当代艺术展(香港)、影像动力学(北京)、青春地平线(北京)、超自然:中国新世纪摄影展(纽约)、过去与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展(韩国)、迷局:中国影像五人展(伦敦)、墨道法相:姬子个展(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北京)、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2013年)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阿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